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

當未來K房有3份1老人唱緊華麗過身,當被人以機器維持生命不能動彈直至死亡

今日參加咗由The Good Lab 好單位 x Education For Good 仁人學社舉辦的【破解舊矛盾:反思新價值講座-第四講】:題目/香港怕老
記者陳曉蕾小姐主講,探討香港社會老化問題,令人思路大開。
原來香港老人入住 ‪#‎安老院‬ 比例係全球最高,有6.8%,亞洲地區中,台灣係2%、新加坡是2.3%、日本是3%,但我哋仍然覺得香港安老院宿位唔夠,但實際已經好多。
香港 ‪#‎老人撫養比率‬ 亦不斷上升,1981年約每10.3個勞動人口撫養1個老人,2011年是2.3,預計2041年是1.8,即每1.8人撫養1位老人,勞動人口嚴重不足,老年便變成致命問題,到時條街可能有3份1係老人家,K房有3份1唱緊<<‪#‎華麗過身‬>>,諗起都令人振奮。
隨年紀愈大,患 ‪#‎腦退化症‬(‪#‎認知障礙症‬)(‪#‎老年癡呆症‬)嘅機會就愈高,隨時每3個老年人口就有1個患者,仲未計年輕病患同其他長期疾病患者。
而香港醫療質素同人均壽命喺全界嚟講都係名列前矛,但 ‪#‎生命質素‬ 同我哋嘅 ‪#‎生活質素‬ 一樣都係冇嘅。
香港醫院唔係一個適合安老嘅地方,但安老院都唔係喎,香港醫療手段會確保你唔容易死,唔會確保你舒服,試想像吓你因為年老或疾病而不能正常生活、進食、呼吸,然後被人以機器維持生命十年或以上,不能動彈直至死亡,係令人幾不寒而慄嘅一件事,但依個就係現實發生緊。
個人認為,無論對自己定親人,生命嘅質素係大於長短,以增加痛苦嘅醫療手段換取毫無尊嚴同質素嘅生命係咪必需呢?
事實上,通過訓練減慢病症惡化、健康生活、‪#‎預設醫療指示‬‪#‎規劃死亡‬‪#‎生後事安排‬/訂立 ‪#‎生前契約‬ 等係有助延長及改善人生最後階段嘅 #生命質素。

香港集思會年輕長者的就業、經濟及生活狀況調查(主報告):http://www.ideascentre.hk/…/02/Elderly-Main-Report-Final.pdf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