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

4種讓人善終的方法

大家應該看看這篇,一位家屬對臨終病人的不捨糾結和對生死的感悟。
佛教有“執著”是苦、“人生八苦”之說,“執著”在字典一般解釋:「固守某些事情而不離開。」,“人生八苦”是: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苦」。而千方百計延長臨終病人的生命,不放手讓其舒服及有尊嚴地離世就已包含了以上大部份苦楚,讓病人和家人雙方也在痛苦之中。
所以文中的徐生明先生清楚認識自己的不需無謂急救的想法,並和家人溝通明白,而且簽署「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」是勇敢,減輕自己和家人痛苦的方法。
其實香港也有類似的制度,名為「預設醫療指示」,分為住院及非住院兩種,病人可以與醫護人員討論後,為自己所需的醫療手段作出指示,以免引起多餘的痛苦,屬於舒緩治療的一部份。但部份情況是即使事前已作出安排,家人也有機會在最後時刻反對,令一切變成無用功,勉強延長病人的生命,同時延長病人的痛苦,甚至病人變成長期靠機器維生或植物人。
這對病人和家人雙方也沒有好處,選擇放手,雙方及早溝通了解,讓病人自然離世而善終,不僅讓病人“走得舒服”,也令家人更易從傷痛中回復。
讓人善終的方法:
●了解自己需要
●與家人溝通
●預設醫療指示
●對身後事預早安排
文中提到台灣推廣安寧緩和醫療已有20年,自從2000年立法通過《安寧緩和醫療條例》後,是全亞太地區唯一一個立法保障的國家。但根據安寧照顧協會統計,至今簽署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的人數不到18萬人,扣除20歲以下的未成年人,占總人口數不到1%。
香港更遲起步,雖近年舒緩治療陸續推行,很多有心人及機構,如記者陳曉蕾、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護慰天使、善寧會、救世軍任我走·伴你行、聖雅各福群會等等。但社會對生死教育、寧養、舒緩治療等概念還未算太普及,醫院裏經常發生家人對病者的情況不了解,接受不了,不願放手,令病者苟延殘喘,遷怒醫護人員等。香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徐生明生前簽署「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」,讓太太在面臨徐生明即使挽回生命,也可能變成植物人的情況下,選擇放手。
BUSINESSTODAY.COM.TW
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-content-92745-104686?page=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